研究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队伍>>研究团队>>正文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2021-11-25 10:53     (点击: )

一、团队概况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是陕西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更好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促进协同创新,大力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设立的。本团队是经教育厅审批通过建设的第一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

本团队依托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建设,主要任务是利用分子定位技术开展野桑蚕和家蚕新品种新素材选育研究,对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种质硒含量与桑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研究,促进安康富硒桑产品生产、绿色生态蚕桑产业发展和蚕桑产业综合效益提升。

二、团队成员概况

本团队现有人员13人,其中核心成员8人,副高以上职称8人,博士学位5人,成员来自蚕桑重点实验室、农生学院、电信学院、化工学院等多个单位,75%成员年龄在40岁以下,团队在学历、职称、年龄和专业方面优势明显。

三、主要研究方向

(1)野桑蚕资源与创新利用:研究野桑蚕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特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家蚕育种素材,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前景广的特色新品种;

(2)桑树种质资源及利用:研究桑树种质资源多样性、桑树种质硒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含量,进行桑树富硒能力评价和富硒桑产品综合开发利用。

(3)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安全生产:研究桑树萎缩病、菌核病等主要病害灾变机理与可持续控制,桑园害虫和媒介昆虫、病原孢子等的监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预防防治,促进绿色生态蚕桑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业绩

野桑蚕种质资源与创新利用

建设了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被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誉为“国内乃至世界最大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并对秦巴野桑蚕资源的保存、评价及应用进行研究,开展的野桑蚕遗传进化关系研究为家蚕驯化起源于我国北方、秦巴山区可能是家蚕驯化的起源地之一提供依据;发明了长蛹期家蚕品种创制新方法,培育具有长蛹期表现的家蚕育种材料,同时利用NGS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长蛹期野桑蚕进行研究;选育的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丝2号”已进入蚕品种审定程序;建立的SSR分子标记在家蚕近等基因系选育中应用的新方法,可快速培育特色家蚕实用品种。

桑树种质资源及利用

利用植物分子标记对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测定安康部分县区的桑叶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可以作为富硒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开展了桑叶有效成分及溶出研究,制作肠溶型制剂可提高桑叶粉硒资源的利用率,研究结果为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治与安全生产进展

桑园病虫害交叉感染、复合感染严重,团队围绕桑树萎缩、黄化、花叶等症状发明了多个分离提纯病害病原的方法,开展桑园病害病原及其引起病害症状的研究,利用多种方式对桑园害虫和病原媒介昆虫进行研究,研究了桑葚菌核病的病原特征、侵染机制和生物防治,促进桑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治理。

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

团队指导建设了五个寨现代农业园区,在石泉县中池镇青泥涧村建立了蚕桑创新试验站,开展智能化蚕桑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提升当地产业技术水平。联合招生培养研究生2人,指导本校茶学、农学等多个本科专业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毕业论文等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

两年来,本团队从校内外引进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1人,硕士2人,1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晋升高一级职称,1人获“安康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6人次被聘任为省市蚕桑专家工作站岗位专家。团队成员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批各类项目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团队成员在职称、学历等方面有较大提升。

本团队诚邀您的加入

团队依托的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有荧光定量PCR仪、双向电泳、酶标仪、切片机等设备,可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研究,本团队诚邀您的加入!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返回首页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1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安康大道中段安康学院江北校区   邮编:725099